查看原文
其他

获 “揭榜挂帅”全国特等奖!坚守材料梦想的他说,要趁着年轻多试多做!

四川大学 2022-07-21

“怀揣着打造‘国产特斯拉’的梦想,我将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确定为高考第一志愿。”在川大高水平科创竞赛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暨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承办工作总结会上,作为唯一学生代表潘帅成这样讲述自己的科研初心。



今年,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颖教授团队夺得了全国特等奖。潘帅成正是团队的一员。川大三年,他的科研之路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如何战胜挑战?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成长故事。


潘帅成(右一)参加挑战杯终审答辩


以青年之精神,攀科学之高峰


项目团队中包含三位硕士研究生与三位本科生。据潘帅成介绍,参加比赛前,团队成员一直在刘颖教授指导的课题组进行粉末相关的研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中发榜单位攀钢的专题和项目组平时研究内容有很大关联。经过团队成员商议,他们决定用全新的激光球化技术进行打擂。


同时潘帅成表示参加比赛的目标并不是得奖,而是想要把团队制备球形钛粉的先进方法推广给企业,从而走出校园,进入市场应用,打破国外垄断。而在参加项目前,团队成员立志攻克国内技术不够成熟的3D打印用球形粉末制备领域,展现青年一代学生勇于挑战困难、投身科研的精神!


潘帅成(左一)参加挑战杯闭幕式


选择自己的路,用努力去圆梦


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潘帅成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潘帅成回忆道,初入课题组,他只能跟着学长从事一些简单的实验,很多工作只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和指示。为此他一度迷茫,也曾出现过畏难情绪。这时,刘颖教授及时的指导和关怀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迷茫和畏难情绪源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大二的暑假,为了弥补基础知识和专业实验能力的不足,他放弃假期,留校继续学习,充实自己。暑假期间,他翻阅了国内所有的关于球形粉末制备的方法文献,总结了各种方式的优劣,做了大量文献调研工作。再加上在实验室中为期两个月的实验磨砺,他对激光球化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参赛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做实验


如今,回忆起这段经历,潘帅成受益匪浅,他说,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他们的项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与其他项目不一样的方向,并尽最大努力做出成果。“一定要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克服畏难的情绪,沉淀自己,丰富自己。付出的努力也许和当下的成绩不成正比,但是所有的弯路都有它的意义。做好规划,把握节奏,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奋进不畏艰辛,荣光属于拼搏者


在实验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一项新的挑战——制造一台国内没有厂家生产的激光球化仪器。为此他们不断进行摸索改进,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最终将一台激光熔覆仪器进行改装,得到了全国第一台激光球化仪器。


团队成员商讨对照实验的具体细节


比赛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在答辩前的一个晚上,团队接到紧急通知,终审答辩的时间从4分钟增加到8分钟,而修改答辩稿和PPT让团队工作量剧增一倍。团队成员立即全力以赴投入战斗,奋战了整整一夜。潘帅成还主动请缨作为主讲人参加终审答辩,与来自23个省份115所高校400多个团队的青年学子同台竞技。最终他们团队夺得了“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抓住良机,科创再起航


201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数届本科生的教育培养经验以及如今更加追求多元融合的科研环境,对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锐意改革——将原本的数个小专业合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大专业,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关课程学习。


潘帅成正是第一批改革的“试验品”,在经历了挑战杯大赛的锻炼后,大三的他经过半导体物理以及电子陶瓷与器件等课程的学习后,对无机材料方向产生了兴趣,于是加入了电子陶瓷课题组。课题组开发的新型相界构建技术以及多层延流方案使得KNN基无铅压电陶瓷器件性能达到了传统铅基材料的水平。怀揣着将压电陶瓷市场更新换代的宏伟愿景,他跟随课题组决胜“铅”里团队参加了大学生创业竞赛计划,并且成立了相关公司。


潘帅成与刘颖教授


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多项目和比赛?面对大家的疑惑,潘帅成答道:“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多元的,不可能一辈子不变。大学阶段作为我以及同学们科研的启蒙阶段,就是根据自身兴趣所在和能力所及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学院努力给我们提供了这么良好的成长环境,自然要趁着年轻多试多做。不过不能三心二意,要把自己当前的工作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科研路上,充满艰辛,只有努力拼搏的人才会获得属于自己的荣光。潘帅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首先,学会敲开科研的大门,这是需要勇敢迈出的第一步。其二,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不放弃,就是走向胜利!希望大家平时要多锻炼养成科研思维,学会做出选择和决定,多看多想多问,才是通向成功的法宝。”



||推荐阅读||

高!考!必!胜!川大为你加油!

致敬!川大87岁教授捐赠20余年国务院特殊津贴积蓄设立奖学金

拟用科技手段还原3000年前!川大考古专家揭秘三星堆新进展!


大川

来源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丨周月潇

责编丨王允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